股票配资证券 蒋介石病逝,正在杭州的毛主席说了3个字,工作人员立刻会意
发布日期:2024-09-23 23:05 点击次数:201前言股票配资证券
蒋介石原名瑞元,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
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后,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率先向共产党开刀。此后,他打败了地方军阀,对红军实行了数次军事“围剿”。
抗日战争中,他指挥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抗战。国共内战时,国民党军队在他的指挥下一败涂地,他只好率残部退至台湾。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复任“中华民国总统”,此后连任第二届至第五届“总统”。
1975年4月5日,“中国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在台北市郊阳明山官邸病逝,享年88岁。
毛主席身边的警卫人员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高兴,很快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正在杭州休养的毛主席。
出乎大家的意料,毛主席没有高兴,相反一脸的凝重,对身边的人说了三个字。
据未被证实的消息称,毛主席当时情绪不高,只吃了一点点东西。
工作人员了解到他老人家的想法,私下准备一些白事用品,为蒋介石举行了一场个人的追悼仪式。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关系
98年前,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第一次合作,达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开创国民革命新局面,对中国现代史具有重大影响。
毛泽东与蒋介石都参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平心而论,不仅是毛主席,包括蒋介石在合作初期为推动革命发展,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可是,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蒋介石代表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背叛分裂孙中山先生与革命,致使国共合作破裂。
原本生机勃勃的大革命运动惨遭失败。
反观毛泽东主席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立场,维护“新三民主义”,引导中国革命走上正确道路。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毛泽东与蒋介石从原本的“革命战友”转而分道扬镳,致使两方刀兵相见。
探究这二人在合作过程中的分歧与关系,更有助于我们了解毛泽东与蒋介石对彼此的看法。
那是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孙中山先生以极大的勇气顶住各方面压力,坚持贯彻“新三民主义”,确立以“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为革命纲领;允许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此前蒋介石在广东军阀陈炯明兵变期间紧紧追随孙中山先生,时常声明自己是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支持国民党倡导的国共合作,为此做出许多工作。
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之一的毛泽东,从一开始就积极赞成国共合作,他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蒋介石在这段时间有过频繁合作。
国共合作初步实现后,为了有效地进行国民革命,孙中山集合了国共两党的力量,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观点网讯:7月15日,银行股市场表现强劲,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股价均创下历史新高,工商银行股价也接近历史最高点。
毛泽东不仅大力支持军校开办,还尽力协助做好军校生源的选拔工作。
譬如,毛泽东曾委托何叔衡在长沙做好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的招生事宜;他自己在上海亲自主持“长江流域以北各省考生的复试”工作,将大批优秀青年源源不断送到黄埔军校。
蒋介石在创建军校过程中被任命为校长。虽然中间有曲折,但蒋介石为黄埔军校创办也做了大量工作。
至少在国共合作初期,毛泽东与蒋介石对待建立革命军校和革命军队的问题上,二人思想与行动基本上是一致的。
国民党“一大”顺利召开后,毛泽东由广东赴上海,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组织部秘书,参加了上海执行部实际领导工作。
此时的毛泽东为协调国共双方与两党合作事宜付出了巨大努力。
1925年初,毛泽东抵达广州,代行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职务。
他以卓越的宣传能力和组织才华,很快就使国民党宣传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既加强了对民众革命思想的传播,提高了国民党员整体素质,还为巩固两党合作,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这一时期的蒋介石应当是诚心诚意与共产党进行合作,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赞扬共产主义,愿意为维护国共合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甚至蒋介石被孙中山先生派到苏联访问,回国之后的蒋介石多次表示
:我们党要成功,一定要效仿苏俄共产党。
回到黄埔军校后,蒋介石积极推动与中共的合作,一些重要岗位让中共党员担任。比如黄埔军校政治部的工作就是由周恩来主要负责,包括聂荣臻、恽代英、包惠僧都曾经在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过。
蒋介石还把蒋先云、李之龙等中国共产党员视为“最得意的学生”。
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扶助农工”政策中,蒋介石对工农群众大力支持“东征”予以较好的评价。
在第二次东征时,蒋介石同意拿出2万元作为开展工农运动的活动经费。
在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上,蒋介石发表演说:武装军人对于革命固然重要,但是,工农群众在革命中比军队更重要。
毛泽东与之交相呼应,从广州回到韶山养病期间,开始领导当地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1926年初,毛泽东在广州担任国民党中央农民委员会委员时,被汪精卫指定负责湖南农民运动。
1926年3月,毛泽东筹办广州第六届农讲所,为培养农运干部作出了重大贡献。
基于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毛泽东与蒋介石都投入到发动和组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重视工农问题。
然而,经过两次“东征”胜利后,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威信和地位,包括个人势力不断提高膨胀。
他代表一小撮资产阶级的利益野心逐渐暴露。
在第二次“东征”结束后,蒋介石明确规定: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的活动必须公开,国民党员加入共产党之前向他请示批准。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一手策划了“中山舰事件”,挑起了反共分裂的第一步。
对此,毛主席予以坚决还击主张:把我们掌握的武装力量集中起来,利用蒋介石控制的第一军和其他各路军队的矛盾,名正言顺地声讨蒋介石破坏国共合作、分裂统一战线,用武力逼蒋下台,削去兵权。
1926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议上提出了《整理党务案》,毛泽东坚决反对此案通过。
因为陈独秀的一再退让,使蒋介石阴谋得逞,毛泽东被迫辞去宣传部的工作,但仍继续为维护革命统一战线与蒋介石进行斗争。
1926年10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各省、市与海外党部的代表在广州召开会议。毛泽东出席了此次特别联席会议,反对蒋介石和新右派,更反对个人独裁。
浩浩荡荡的北伐战争开始后,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决定于1927年初迁都武汉。
考虑到武汉革命中心已经形成,蒋介石暂时不敢贸然公开发动分裂两党合作。
到了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率先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分裂国共合作,表明他已经投靠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反共势力,持续三年多的大革命失败了。
毛泽东与其他中央直接委员联名发出“讨蒋通电”,斥责蒋介石反共分裂的严重罪行。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关系由频繁合作到根本对立。
起初,蒋介石对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是持支持和拥护态度的,为维护国共两党合作作出贡献。
随着个人野心逐渐暴露,到最终反对国共合作。
毛泽东主席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和革命原则,却难以阻止蒋介石的反共野心。
其实,自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国民党内部尤其是右派分子,在许多问题上与我党出现了分歧,甚至斗争。
原因倒不复杂,主要还是这一小撮的右派分子只愿维护地主阶级的资产,无法真正推行真正的国民革命。
本质上还是维护其独裁统治,攫取利益,窃取革命果实的卑劣行径。
二、蒋介石病逝,毛主席似乎有些闷闷不乐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蒋介石调集军队连续对中央红军发动了数次大规模“围剿”。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毛主席始终坚持国共合作、反对分裂;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的发生,使国共第二次形成的统一战线几近破裂。
国民党内有人主张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实行“军事打击”。蒋介石认为国共力量对比悬殊,但短时间内国民党是无法“剿灭”共产党。
他有自己的算盘,那就是争取时间,在陕甘宁边区周围对我党核心领导机构进行全面封锁。
毛主席坚持率领人民军队在敌后发展武装力量,逐渐实现独立自主、发展生产、自力更生,让蒋介石无可奈何。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于1946年挑起内战;至1949年12月,蒋家父子狼狈逃往中国台湾省。
1950年与1955年,两岸爆发了三次台海危机,毛主席将对台方针从“武装解放”,转变为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省。
1958年,就在炮击金门的同时,毛主席请与蒋介石和他两人都有深厚交情的章士钊先生给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写了一封信。
章士钊在信中向蒋介石说明了毛主席关于“联蒋抗美”的政策。
毛主席、周总理希望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愿意与蒋介石再次合作,共同实现祖国统一,抵制美帝国主义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阴谋。
蒋介石收到这封信后,在阳明山别墅思考了数日,还招来陈诚、蒋经国等一众心腹举行了多次商议。
到了1959年,毛主席通过各种途径向蒋介石传递中国共产党对台和平政策的信息。
1960年7月,毛主席、周总理请章士钊先生亲自到香港走一趟,向在香港的国民党要员传达中国共产党愿意与国民党和平谈判的消息。
章士钊临出发前。毛主席还特意说明:
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后,中国共产党会认真考虑蒋介石先生及其他国民党高官的“名利”问题。
蒋介石虽然没有跨出最后一步,但他在反对美国分裂中国企图方面,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对美国“划峡而治”方针进行坚决抵制。
同时,蒋介石下令抓捕大批“台独”分子。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
任何鼓吹“台独”的人都不会放过,一经逮捕,无论官职高低必须长期关押。
毛主席注意到了蒋介石政策的变化,他于1960年5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时,研究了对台工作问题,提出:台湾宁可放在蒋家父子手里,绝不可落在美国人手里。
1963年,周总理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提出“一纲四目”的原则政策后,毛主席、周总理通过张治中、傅作义、屈武等人给蒋介石写信,试图唤醒他的民族大义。
蒋家父子虽没有明确表态,但触动很大。
就连“CC系”主要领导陈诚在病逝前都说过这样的话:“中国共产党有泱泱大国气度,希望毛泽东与周恩来相信蒋介石的人格,蒋先生绝不会违背民族大义。”
至蒋介石病逝之前,他一直坚决反对美国分裂中国的政策,对台独分子实行坚决打击。
1975年春,陈立夫和谈心切,在香港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假如我是毛泽东的文章》,欢迎毛主席、周总理来到台湾访问,与蒋介石继续谈判,造福于国家和人民。
陈立夫还呼吁毛主席:能以大事小,不计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国共两度合作先例,开创再次合作新局面。
遗憾的是,我方信息还没有反馈到台湾时,蒋介石已经在台北溘然长逝。
1975年4月5日午夜,当蒋介石病逝的消息传到祖国大陆,毛主席警卫人员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
大家激动得一夜没睡,准备在第二天清晨等着毛主席起床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他老人家。
好不容易等到6号清晨,毛主席早起读书时,工作人员兴高采烈把蒋介石病逝的消息告诉了他老人家。
大家伙原本以为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后肯定十分高兴。
因为只要一提起蒋介石,大家就会联想起他曾对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举起锋利的屠刀,残害了无数同胞。
这个坏人病逝,对全中国人民而言都是一桩大好事。
然而,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后没有高兴,相反一脸沉重,他对警卫人员说:“知道了。”
然后就自顾自地看起书来,情绪有些闷闷不乐。
到了吃早饭时,工作人员照例去搀扶毛主席进餐,他老人家却有些不高兴,说
早上没胃口,一点也不想吃,喝点水就行了。
直到1975年4月10日上午,一直陪同毛主席在杭州的汪东兴、张耀祠通知主席警卫处负责人:金日成主席将率领朝鲜劳动党和代表团访华。
毛主席这才打起精神,准备在杭州与金日成会晤。
前不久,毛主席度过了自己81岁的生日,金日成特地送来两大车厢朝鲜苹果,毛主席收到送来的苹果非常高兴。
他得知金日成患有眼疾时,立即调派国内最好的眼科专家到朝鲜为他治病。
4月13日晚间,金日成访华计划突然改变,警卫部门接到通知:毛主席决定要回北京会见金日成。
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离开杭州前,毛主席私底下让警卫人员准备了白事用的一些物品,为蒋介石举行了一场个人的追悼仪式。
三、蒋介石去世,毛主席心里的真实想法是……
毛主席得知蒋介石病逝后,他连续几天情绪不高,甚至有些茶饭不思,还改变了会见金日成的行程。
如果不了解内情,还以为这是毛主席的好友去世,他老人家这才情绪不高。
然而,蒋介石再怎么着是挑起内战,导致前后两次国共合作破灭的罪魁祸首。
用大白话来说,以毛主席为代表的全体中国共产党人与他有着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
为何毛主席还会怀念这个老对手呢?
其实大家有所不知,这二位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的重量级政治人物,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合作,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历了50余载的风风雨雨,彼此当年的恩怨情仇已经逐渐淡化。
有句俗语说得好——最了解你的人正是你的对手。
无论是炮击金门,还是20世纪60~70年代那段特殊时期,毛主席与周总理通过各种途径表达了与蒋介石、蒋经国等人谈判的愿景,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台湾能和平回归,“名利”方面都好商量。
蒋介石虽然没有明确给出答复,从他多次公开反对“两个中国”主张不难看出,蒋介石至少对于毛主席、周总理提出的和平回归的想法不排斥,对此有过松动。
人到晚年,蒋介石越来越思念浙江奉化老家。毛主席十分了解这个老对手的思乡之情,他早就命专人保护好了蒋介石故居以及他母亲和祖辈的坟茔。
蒋介石深知国共力量悬殊,台湾方面想要保持独立,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因为卷入政治中,蒋介石无法轻言和平统一,只能通过自己的态度表明了不支持“台独”,更不支持“两个中国”的主张。
毛主席知道此事不能操之过急,只能通过一步步地感化,他早已经称呼蒋介石为“老朋友”了。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主席把蒋介石拉入了中美之间的历史性对话中。
他说:“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委员长对这件事可不赞成了。”
尼克松询问毛主席:“蒋介石经常称呼您为‘土匪’,不知您称呼他什么?”
毛主席哈哈大笑道:“叫什么不重要,我们与他的交情比你们长得多了。”
从毛主席的这番谈话不难看出,至少在面对美国人与分裂台湾的主张上,他是坚决支持蒋介石维护一个中国,并且以“老朋友”这样的称呼公开声援蒋介石的。
1975年,毛主席大手一挥,特赦了全国在押的293名战争罪犯,其中包括了200余名前国民党高级官员。
通过实际行动向台湾方面表明中共方面已经对和平统一作出了巨大让步。
根据蒋经国回忆,这一时期蒋介石对于大陆方面的一系列举措持正面肯定的态度。
换言之,这时的蒋介石已经不强烈排斥台湾回归中国了,只是在一些具体和政治细节上需从长计议。
还没等到台湾真正和平统一,蒋介石已经先毛主席一步离开人世。
毛主席晚年在病榻上非常关心祖国统一大业,他带着未了的心愿于1976年9月9日与世长辞。
因此,毛主席与蒋介石相互缠斗50多年,从之前的刀兵相见,至20世纪60~70年代坚冰初融,彼此的关系已经没有像之前那么对立。
毛主席清楚蒋介石一直做着“反攻大陆”的美梦,碍于现实,他不可能有这个机会。
蒋介石也清楚自己“反攻大陆”美梦实施的可能性不高,碍于自己是国民党的最高领袖,在“统一”这件事情上还是要做做样子。
一来二去,毛主席与蒋介石在最为重要的“和平统一”原则中没有太大分歧。
眼看台湾问题就要得到妥善解决,“老朋友”蒋介石却突然病逝,这如何不让毛主席黯然失色呢?
结语
毛主席熟读中国古代典籍,他深知“上善伐谋,其次伐交”的道理,能和平解决台湾回归,他老人家是绝对不会动用武力。
在台湾问题,他与蒋介石达成了共识,只要原则上二人不产生分歧,其他的小事细节都可以好商量,这就是毛主席的真实想法。
蒋介石对此偶有排斥,却也不像之前那么竭力反对。
正当毛主席要对历史有个交代时,能做到这一切的蒋介石却突然病逝。
毛主席向“老朋友”蒋介石做了最后的告别股票配资证券,一年半后带着未竟的心愿离开了他最爱的人民。